目前分類:1 (100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裸體彩繪

[轉貼] 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

作者:龍應台台灣的內向性  一位居龍頭地位的電子企業家告訴我

一九六八年

他曾經陪同他的美國的企業總裁來台灣考察

思索是否要把他們第一個亞洲分廠設在台北。

考察結果卻是把分廠設到新加坡去。

原因?當時的台北顯得很閉塞

對國際的情況很生疏

普遍的英語能力也差。

換言之

國際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

孤星出版社(LonelyPlanet)出版了專門介紹台灣的英語版旅遊書。

作者用功不深

對台北市的新發展似乎沒什麼概念

但是整體印像他是有的。

台北

他寫著

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

意思是說

台北顯得閉塞

與國際不太接軌

英語能力也差

以至於

國際的旅遊者很難在這個城市裡悠遊自在。

  三十五年過去了

台灣還是一個閉塞、國際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內向性。

中正機場裡外國旅客非常少。

首都的英語街道標示一團混亂。

報紙的國際新聞五分鐘就可以讀完

有線電視的新聞報導更像是一種全國集體懲罰:小孩吞下釘子的報導時間十倍於伊索匹亞百萬人餓死的消息

南投的一隻狗吃檳榔的鏡頭比阿根廷的總統大選更重要。

八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

示威者的裸體大大地刊出

但是示威者究竟為了什麼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詞。

一天二十四小時

這個國家的人民被強灌影像

政客的嘴臉、口沫、權力鬥爭的舉手投足

鉅細靡遺地注入

就像記憶晶片植入動物體內一樣。

國際間所重視的問題──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等等

在這裡

彷彿都不存在。

  不對呀

你辯駁

台北是很國際化的。

Starbucks咖啡館的密度居世界第一

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佔據每一個街角。

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

好萊塢的電影最早上市。

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二月十四日買花過情人節

十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

十一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

十二月市府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耶誕節;年底

則總統府都出動了

放煙火、開香檳

倒數時

親吻你身邊的人。

  民選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

公務員要考英文

全民學英語

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誰說台灣閉塞?  變得跟誰一樣?  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如果說

「現代化」指的是

在傳統的文化土壤上引進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學精神、工業技術等等

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共處哲學與生活模式。

如果說

「全球化」指的是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國界

深層的文化體系

始料所未及地

也衝破了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界線。

原來沿著那條線而形成的千年傳統──種種律法、信仰、道德、價值

面對「全球化」

不得不重新尋找定義。

「現代化」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追求的目標;「全球化」是一個正在急速發生的現實

在這個現實中

已開發國家盤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

開發中國家在趁勢而起的同時暗暗憂慮「自己不見了」的危險。

  那麼

「國際化」是什麼呢?按照字義

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

可是

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

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

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

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牧羊人穿過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先進國家的聚集處

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

離開機場

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

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

卻看見他田野依依

江山如畫。

樹林與麥田盡處

就是村落。

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

襯著教堂尖塔的沈靜。

斜陽鐘聲

雞犬相聞。

綿延數百里

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車子在一條鄉間小路停下。

上百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羊

像下課的孩子一樣

推著擠著鬧著過路

然後從草原那頭

牧羊人出現了。

他一臉鬍子

披著蓑衣

手執長杖

在羊群的簇擁中緩緩走近。

夕陽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

空氣流動著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

但是不斷撞見的

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

穿過濃綠的草原

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

就像舊約聖經裡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

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

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

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

井井有條。

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

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

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

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

千年禮樂

不絕如縷

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

至於生活環境

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

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

都可能花大成本

用高科技

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

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傳統的「氣質氛圍」

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

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

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粗繩

緊連著土地。

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

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

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

你的手摸得到樹幹

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

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

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

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

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

保護傳統是目的。

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

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

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

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

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

自己的歷史、信仰

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進退失據  於是我看見:越先進的國家

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

對自己越有信心。

越落後的國家

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

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

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

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

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

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

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

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

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

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

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

手足無措的人

多。

  台灣的領導人要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

語言難道是一支死的木棍

伸手拿來就可以使?  語言不是木棍

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

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

移植語言

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

移植價值和信念

兩者不可分。

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

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

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

嫻熟英語

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

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

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

文化的代價。

英語強勢

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

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

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

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國際化

是知識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

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

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

進退失據

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

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

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

知己

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

知彼

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

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

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

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

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

是手段

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

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

會以為「台灣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

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

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

不瞭解國際的商業運作

會繼續把應該是「經濟前鋒」的台商當作「叛徒」看待。

不瞭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

不瞭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

不瞭解俄羅斯的轉型

不瞭解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不瞭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瞭解國際

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瞭解台灣呢?  越是先進的國家

對於國際的知識就越多。

知識的掌握

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

因為知識

就是權力。

知道越多

掌握越多。

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

那麼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播報國內新聞

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現象

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

已經是文化的變態。

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

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

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瞭解台灣的處境

哀嘆自己是國際孤兒

不是很矛盾嗎?Starbucks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Starbucks買咖啡。

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

而是因為

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

你也許在耶路撒冷

也許在倫敦

在北京

或者香港

突然下起冷雨來

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著熟悉的燈

你就知道在那裡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bagel麵包

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

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歡在紫藤廬喝茶

會朋友。

茶香繚繞裡

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

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

它不急

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

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

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

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

  「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

讓Starbucks進來

進來之後

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

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

Starbucks越多

紫藤廬越重要。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裸體彩繪

[轉貼] 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

作者:龍應台 台灣的內向性  一位居龍頭地位的電子企業家告訴我

一九六八年

他曾經陪同他的美國的企業總裁來台灣考察

思索是否要把他們第一個亞洲分廠設在台北。

考察結果卻是把分廠設到新加坡去。

原因?當時的台北顯得很閉塞

對國際的情況很生疏

普遍的英語能力也差。

換言之

國際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

孤星出版社(LonelyPlanet)出版了專門介紹台灣的英語版旅遊書。

作者用功不深

對台北市的新發展似乎沒什麼概念

但是整體印像他是有的。

台北

他寫著

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

意思是說

台北顯得閉塞

與國際不太接軌

英語能力也差

以至於

國際的旅遊者很難在這個城市裡悠遊自在。

  三十五年過去了

台灣還是一個閉塞、國際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內向性。

中正機場裡外國旅客非常少。

首都的英語街道標示一團混亂。

報紙的國際新聞五分鐘就可以讀完

有線電視的新聞報導更像是一種全國集體懲罰:小孩吞下釘子的報導時間十倍於伊索匹亞百萬人餓死的消息

南投的一隻狗吃檳榔的鏡頭比阿根廷的總統大選更重要。

八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

示威者的裸體大大地刊出

但是示威者究竟為了什麼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詞。

一天二十四小時

這個國家的人民被強灌影像

政客的嘴臉、口沫、權力鬥爭的舉手投足

鉅細靡遺地注入

就像記憶晶片植入動物體內一樣。

國際間所重視的問題──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等等

在這裡

彷彿都不存在。

  不對呀

你辯駁

台北是很國際化的。

Starbucks咖啡館的密度居世界第一

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佔據每一個街角。

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

好萊塢的電影最早上市。

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二月十四日買花過情人節

十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

十一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

十二月市府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耶誕節;年底

則總統府都出動了

放煙火、開香檳

倒數時

親吻你身邊的人。

  民選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

公務員要考英文

全民學英語

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誰說台灣閉塞?  變得跟誰一樣?  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如果說

「現代化」指的是

在傳統的文化土壤上引進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學精神、工業技術等等

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共處哲學與生活模式。

如果說

「全球化」指的是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國界

深層的文化體系

始料所未及地

也衝破了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界線。

原來沿著那條線而形成的千年傳統──種種律法、信仰、道德、價值

面對「全球化」

不得不重新尋找定義。

「現代化」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追求的目標;「全球化」是一個正在急速發生的現實

在這個現實中

已開發國家盤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

開發中國家在趁勢而起的同時暗暗憂慮「自己不見了」的危險。

  那麼

「國際化」是什麼呢?按照字義

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

可是

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

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

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

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牧羊人穿過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先進國家的聚集處

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

離開機場

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

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

卻看見他田野依依

江山如畫。

樹林與麥田盡處

就是村落。

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

襯著教堂尖塔的沈靜。

斜陽鐘聲

雞犬相聞。

綿延數百里

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車子在一條鄉間小路停下。

上百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羊

像下課的孩子一樣

推著擠著鬧著過路

然後從草原那頭

牧羊人出現了。

他一臉鬍子

披著蓑衣

手執長杖

在羊群的簇擁中緩緩走近。

夕陽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

空氣流動著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

但是不斷撞見的

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

穿過濃綠的草原

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

就像舊約聖經裡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

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

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

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

井井有條。

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

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

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

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

千年禮樂

不絕如縷

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

至於生活環境

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

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

都可能花大成本

用高科技

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

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傳統的「氣質氛圍」

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

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

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粗繩

緊連著土地。

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

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

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

你的手摸得到樹幹

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

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

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

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

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

保護傳統是目的。

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

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

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

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

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

自己的歷史、信仰

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進退失據  於是我看見:越先進的國家

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

對自己越有信心。

越落後的國家

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

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

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

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

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

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

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

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

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

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

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

手足無措的人

多。

  台灣的領導人要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

語言難道是一支死的木棍

伸手拿來就可以使?  語言不是木棍

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

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

移植語言

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

移植價值和信念

兩者不可分。

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

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

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

嫻熟英語

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

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

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

文化的代價。

英語強勢

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

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

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

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國際化

是知識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

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

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

進退失據

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

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

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

知己

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

知彼

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

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

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

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

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

是手段

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

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

會以為「台灣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

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

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

不瞭解國際的商業運作

會繼續把應該是「經濟前鋒」的台商當作「叛徒」看待。

不瞭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

不瞭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

不瞭解俄羅斯的轉型

不瞭解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不瞭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瞭解國際

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瞭解台灣呢?  越是先進的國家

對於國際的知識就越多。

知識的掌握

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

因為知識

就是權力。

知道越多

掌握越多。

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

那麼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播報國內新聞

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現象

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

已經是文化的變態。

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

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

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瞭解台灣的處境

哀嘆自己是國際孤兒

不是很矛盾嗎?Starbucks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Starbucks買咖啡。

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

而是因為

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

你也許在耶路撒冷

也許在倫敦

在北京

或者香港

突然下起冷雨來

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著熟悉的燈

你就知道在那裡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bagel麵包

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

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歡在紫藤廬喝茶

會朋友。

茶香繚繞裡

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

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

它不急

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

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

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

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

  「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

讓Starbucks進來

進來之後

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

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

Starbucks越多

紫藤廬越重要。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裸體彩繪

[轉貼] 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

作者:龍應台 台灣的內向性  一位居龍頭地位的電子企業家告訴我

一九六八年

他曾經陪同他的美國的企業總裁來台灣考察

思索是否要把他們第一個亞洲分廠設在台北。

考察結果卻是把分廠設到新加坡去。

原因?當時的台北顯得很閉塞

對國際的情況很生疏

普遍的英語能力也差。

換言之

國際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

孤星出版社(LonelyPlanet)出版了專門介紹台灣的英語版旅遊書。

作者用功不深

對台北市的新發展似乎沒什麼概念

但是整體印像他是有的。

台北

他寫著

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

意思是說

台北顯得閉塞

與國際不太接軌

英語能力也差

以至於

國際的旅遊者很難在這個城市裡悠遊自在。

  三十五年過去了

台灣還是一個閉塞、國際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

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內向性。

中正機場裡外國旅客非常少。

首都的英語街道標示一團混亂。

報紙的國際新聞五分鐘就可以讀完

有線電視的新聞報導更像是一種全國集體懲罰:小孩吞下釘子的報導時間十倍於伊索匹亞百萬人餓死的消息

南投的一隻狗吃檳榔的鏡頭比阿根廷的總統大選更重要。

八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

示威者的裸體大大地刊出

但是示威者究竟為了什麼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詞。

一天二十四小時

這個國家的人民被強灌影像

政客的嘴臉、口沫、權力鬥爭的舉手投足

鉅細靡遺地注入

就像記憶晶片植入動物體內一樣。

國際間所重視的問題──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等等

在這裡

彷彿都不存在。

  不對呀

你辯駁

台北是很國際化的。

Starbucks咖啡館的密度居世界第一

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佔據每一個街角。

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

好萊塢的電影最早上市。

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二月十四日買花過情人節

十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

十一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

十二月市府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耶誕節;年底

則總統府都出動了

放煙火、開香檳

倒數時

親吻你身邊的人。

  民選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

公務員要考英文

全民學英語

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誰說台灣閉塞?  變得跟誰一樣?  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如果說

「現代化」指的是

在傳統的文化土壤上引進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學精神、工業技術等等

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共處哲學與生活模式。

如果說

「全球化」指的是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國界

深層的文化體系

始料所未及地

也衝破了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界線。

原來沿著那條線而形成的千年傳統──種種律法、信仰、道德、價值

面對「全球化」

不得不重新尋找定義。

「現代化」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追求的目標;「全球化」是一個正在急速發生的現實

在這個現實中

已開發國家盤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

開發中國家在趁勢而起的同時暗暗憂慮「自己不見了」的危險。

  那麼

「國際化」是什麼呢?按照字義

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

可是

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

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

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

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牧羊人穿過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先進國家的聚集處

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

離開機場

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

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

卻看見他田野依依

江山如畫。

樹林與麥田盡處

就是村落。

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

襯著教堂尖塔的沈靜。

斜陽鐘聲

雞犬相聞。

綿延數百里

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車子在一條鄉間小路停下。

上百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羊

像下課的孩子一樣

推著擠著鬧著過路

然後從草原那頭

牧羊人出現了。

他一臉鬍子

披著蓑衣

手執長杖

在羊群的簇擁中緩緩走近。

夕陽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

空氣流動著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

但是不斷撞見的

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

穿過濃綠的草原

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

就像舊約聖經裡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

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

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

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

井井有條。

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

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

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

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

千年禮樂

不絕如縷

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

至於生活環境

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

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

都可能花大成本

用高科技

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

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傳統的「氣質氛圍」

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

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

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粗繩

緊連著土地。

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

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

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

你的手摸得到樹幹

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

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

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

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

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

保護傳統是目的。

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

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

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

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

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

自己的歷史、信仰

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進退失據  於是我看見:越先進的國家

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

對自己越有信心。

越落後的國家

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

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

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

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

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

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

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

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

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

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

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

手足無措的人

多。

  台灣的領導人要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

語言難道是一支死的木棍

伸手拿來就可以使?  語言不是木棍

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

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

移植語言

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

移植價值和信念

兩者不可分。

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

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

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

嫻熟英語

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

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

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

文化的代價。

英語強勢

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

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

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

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國際化

是知識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

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

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

進退失據

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

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

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

知己

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

知彼

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

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

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

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

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

是手段

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

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

會以為「台灣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

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

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

不瞭解國際的商業運作

會繼續把應該是「經濟前鋒」的台商當作「叛徒」看待。

不瞭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

不瞭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

不瞭解俄羅斯的轉型

不瞭解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不瞭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瞭解國際

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瞭解台灣呢?  越是先進的國家

對於國際的知識就越多。

知識的掌握

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

因為知識

就是權力。

知道越多

掌握越多。

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

那麼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播報國內新聞

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現象

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

已經是文化的變態。

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

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

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瞭解台灣的處境

哀嘆自己是國際孤兒

不是很矛盾嗎?Starbucks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Starbucks買咖啡。

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

而是因為

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

你也許在耶路撒冷

也許在倫敦

在北京

或者香港

突然下起冷雨來

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著熟悉的燈

你就知道在那裡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bagel麵包

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

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歡在紫藤廬喝茶

會朋友。

茶香繚繞裡

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

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

它不急

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

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

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

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

  「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

讓Starbucks進來

進來之後

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

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

Starbucks越多

紫藤廬越重要。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畢業生租屋網路民調

中時理財網 2007/04/23 又到鳳凰花開的畢業時刻

儘管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有限

但踏入就業市場的第一步

就是要先安頓好「房事」問題。

根據永慶房仲網線上調查顯示有43.8%畢業租屋族不願意與人合租

只想租套房產品

而有高達9成的畢業生希望租金預算控制在10000元以下;在以有限預算內想租到獨立套房的情況下

永慶不動產董事長廖本勝提醒社會新鮮人

應精算租金及交通成本後決定租金地點;他建議

可遠離市中心

延捷運路線往外擴張

尋找捷運站區周邊一般住家重新隔間而成的套房產品

不僅可同時兼顧自己的隱私與荷包

也可縮短上下班的交通時間。

薪資起薪跌停板 畢業生租屋租金最好控制在薪資四分之ㄧ 即將畢業的七年級生

嚮往獨立自我生活空間的意向日趨明顯根據永慶房仲網線上調查發現

新鮮人畢業後外出租屋的主要原因雖然高居第一的是「就業地點離家太遠」

佔41.6%;但也有36.6%的畢業生希望「搬離家庭獨立生活」

僅17.1%的受訪者表示「求學時期即在外租屋」。

廖本勝指出

剛踏出校園、進入社會的新鮮人

渴望脫離家庭束縛自主運用資金的心態相當積極

但他提醒畢業生

據人力銀行這幾年發布的調查顯示

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漲幅不大

約2萬5千元至3萬1千元應妥善規劃薪資的調度

尤其房事問題

都必須佔每月支出的最大宗他建議租金支出不要超過薪資的四分之一

以避免龐大的資金壓力陷入資金運用「捉襟見肘」的窘境。

愛當「獨立新鮮人」四成不願與人共租 對於每月租金預算的規劃

根據永慶房仲網調查發現有55.5%畢業生的每月租金預算為5000-10000元;希望找到租金5000元以下房子的則佔35.3%;另外有6.4%的畢業生規劃在10000-15000元之間僅2.8%的畢業生希望找租金15000元以上的房子。

這次調查結果也顯示

有43.8%的畢業生表達不願與人合租只想找單身套房的想法;即使有39.1%的畢業生表示願意與人合租但僅願意與認識的人合租

如同學、親戚等;僅6.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與不認識的人合租。

廖本勝分析

社會新鮮人喜歡擁有獨立的私密空間即便預算有限也多不願與人分租

以永慶房仲網上的租金行情來看台北市各行政區除北投外

獨立套房每坪月租皆需1000元以上若租10坪的套房

每月租金絕對需要上萬元。

市郊捷運站區租屋俗又夠大碗 因此

若要兩者兼顧

廖本勝建議社會新鮮人

可沿著捷運路線往市中心周邊市鎮

尋找適合的租宅。

如中和、永和、新店或淡水等從租金行情來看

約10坪的獨立套房

每月租金約6000-9000元之間如果預算還必須向下調降

距離捷運站約一公里或公車接駁兩站地區的套房或一般住家重新隔間而成的套房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租金行情約在4000-6000元之間。

廖本勝表示

這次調查顯示

畢業生希望的租屋條件中

生活機能靠近就業地點、租金便宜、交通便利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結果比例皆約25%左右

他認為

遠離市中心的捷運站周遭地區

環境品質優渥以及運輸網路便捷

而租金方面

平均較市中心便宜二成至三成

對剛踏進社會的新鮮人而言

不僅可減輕資金負擔

也可享有獨立空間的自由感受

更可節省上下班時間

可說是一舉數得。

畢業生規畫購屋先存自備款 此外

面對高房價的時代

租屋安居雖是新鮮人的最先選擇但根據永慶房仲網線上調查顯示

有48.6%的畢業生規劃畢業後5年內擺脫無殼蝸牛的稱號;也有39.3%的畢業生希望在5-10內成為有屋階級僅12.1%的畢業生認為要10年以上才有購屋計畫。

廖本勝建議

對於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打算踏進社會5年後就購屋的『首購族』

首先必須先規劃自備款的準備額度

假設購屋後的每月房貸支出不超過所得1/2

約為2萬元左右

以年息3%、20年本息攤還方式計算便可購買房屋總價約為500萬元的套房或公寓產品

如此就必須設定在五年內累積近150萬元的頭期款。

廖本勝進ㄧ步建議畢業生

可在預設的5年內

蒐集相關的房市資訊以及房價波動的變化;而由於居住習慣性的常態

通常購屋地點都會選在租屋地區的週遭

所以可先觀察租屋地點附近的房價行情

作為未來購屋時的準備及參考。

資料提供:中時理財網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網路行銷新模式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不能重複投票最準確的線上民調-今日新聞網2012大選-宋第一

不能重複投票最準確的線上民調 NOWnews 今日新聞網2012大選:-- 宋楚瑜穩定第一

累計結果 45.56%--- 2011-12-28 ...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網際網路的影響

網際網路新科技對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我急需! 拜託幫幫我!
檢視圖片 版主 你好:網際網路新科技對生活產生哪些影響?摘自: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孫雅麗文章網際網路(Internet )對人類的影響

範圍所及不只是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方便與經濟繁榮

更是對社會、人們的生活模式、行為與溝通方式等等

產生深遠而且革命性的影響。

全球網際網路將使得無論男女老少皆可打破空間的藩籬

並且不論身分、地位、階級、教育程度的高低

都能接觸(access)各種資訊

享受全球市場經濟的開放與各種商業的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

它不同於一般的家電用品

網際網路的服務是可移動性的(mobility)。

它不是只侷限在家中使用

我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進入網際網路。

無論你到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旅行

只要進到有提供上網服務的地方

皆可上網讀你的電子郵件

同時個人的相關使用環境也可以動態載入

就如同在個人專屬的環境下運作一般。

未來將再提供更大的頻寬與不同傳輸服務品質

以支援更多真正跨區域的即時應用與媒體傳輸

如同現今電話、有線電視一樣的好品質網路電話(Internetphone)與網路電視(WebTV)。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網路醫療」

醫生可藉由網際網路打破空間的阻隔

進行網路醫療諮詢與資訊共享。

例如台大醫院就和美國的愛荷華(Iowa)與史丹佛(Stanford)大學進行醫療資料庫的共享。

所以

網路診斷、網路開刀的實況轉播

都將是你我愈來愈熟悉的例子。

另一項影響人類社會結構甚鉅的是:網際網路開始顛覆傳統的政府架構

重新塑造人的生活與所謂的「社區」。

很多國家的公民在網際網路裡找到另一個抒發個人意見與政治見解的管道

例如網路論壇、網路民調與網路選舉等。

這不但可讓人民的聲音表達出來

也對民主政治的推廣與發展有絕對正面的助益。

但是伴隨網路社會化而來的弊病也很多

例如:網路身分認證困難、網路遊戲規則及相關法令不明

因而成了許多犯罪的淵藪

舉凡網路毀謗、不實謠言散播、軍火教父與網路色情等

都是極待解決的問題。

在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裡

問題不但有更複雜化的傾向

同時亦產生更多的問題。

網際網路也改變傳統的商業與交易模式

甚而擴及整個經濟體制。

「網際網路經濟」(Internet Economy)是經濟學者最新的研究主題之一。

藉由網際網路所開創出來的新物流與商業通路

使得新興企業能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開創新的事業(例如提供網路資訊搜尋的雅虎(Yahoo)、網路書店的亞馬遜(amazon. com)

網路拍賣的ebay. com等。

網際網路的興起對許多新興企業而言

網際網路使得他們可以以更快的進入市場

並深入到全球的市場(Global Marketplace)與顧客。

這樣的方式比傳統經營模式更有效率也更具競爭力。

由此可見

網際網路的技術

將會是推動全球經濟體與貿易(Global Trade)改革最大的動力。

未來網際網路將融入日常生活

所有的家庭都將成為「電子家庭」

所有的商務活動都將成為「電子商務」

而業界建立「網際網路經濟」的腳步必須加快

才能跟上大環境的趨勢。

由此可見網際網路對我們未來生活的影響

將會是無遠弗屆。

參考資料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99/00120360/0013.htm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挺沙胖的不到3成? 誰知道這篇完整的內容

洋基新王牌? 挺沙胖的不到3成請問誰知道國外這篇完整的內容在哪裡因為我懷疑台灣的媒體又開始過度誇張了如果真的不到3成的話 就代表剩下的7成都支持王建民嗎?那這樣洋基何必大量進補大牌投手呢?有時就是覺得台灣媒體..............離譜
我特地幫你把New York Daily News所作的網路民調節錄下來New York Daily News完全只是針對Sabathia和洋基7年合約的民調這份網路民調 完全沒提到王建民 何來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統計學的問題.....

下列何者為母體參數值?何者為樣本統計量的觀察值?􀁣1.有10萬名網友參加的網路民調結果。

􀁤2.內政部每年公佈的台灣地區結婚、離婚對數。

􀁥3.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結果顯示

88年台灣地區自有住宅比率為84.91%。

􀁦4.衛生局抽查冰店散裝冰品的不合格率。


母體的...2和3 (這兩個是描述母體的情況)樣本的...1和4 (既然是做民調...做抽查...就是抽樣的概念! )不過...3的題意有點模糊...調查到底是普查還是抽查? 是普查的話

那就是在描述母體

是抽查的話

那就是樣本的! 參考資料 自己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評論》新莊哪裡有理化補習班??

小心呦網站上補習班業者自吹自捧的非常多咧我知道還有些是自己發問自己回答的現在的人往往過分相信網站上的言論結果被騙了還不自知以下是關於網路騙局的部分文章網路是一場大騙局。

網際網路上充滿著荊棘

並不如你想像中的美好

因為你平常信以為真的「真相」很可能就是一場大騙局。

透過數位化的傳遞與儲存

任何身分都可以被複製與控制

任何的數據都可能只是商人宣傳的招牌;面對這個新的數位化世界

人們一改過去群居學習的行為模式

開始要懂得自立與自我學習

並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價值觀

但是網路正侵蝕著你的價值觀

影響著你的自我判斷能力

無法完全自外於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但是你卻可以學習如何分辨真假。

數位化的迷思不曉得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

就是當你上街購物時

不時會發現有店員像是在監視著你似的

還不時走近來問你「先生(小姐)需要什麼嗎?」。

因此

很多人的購物行為通常是

先選定了目標

抓定了就買下

反而少了逛街購物的樂趣。

網路正好提供一個「購物無障礙」空間

提供你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機會

平常購物你可能會抓著三五好友一同前往

彼此還有商量的餘地

上了網

就得完全看自己的喜好決定了。

但是你極易受到其他環境的干擾

比如說

某某網友說Armani的衣服很棒

DKNY的牛仔褲正在大特價

王菲的新專輯是網路票選第一名等等

因而喚起了你的購買慾

但是這些數據真的就能代表大眾口中所謂的流行嗎?也許該先打個折。

有一次

我一位朋友參加一項網路競賽

不料主辦單位的票選程式出了個大差錯

網友可以任意重複投票

於是老弟動手寫了一支「超級投票員」程式

可以設定所需的票數

無限制地自動投票

於是

當其他參賽者的還在不停的按著Reload鈕時

我們大夥卻泡著茶看著電腦螢幕上一票票地自動往上增加。

最後當然也取得了冠軍

雖然有點勝之不武

但是卻凸顯了所謂「網路投票」、「網路民調」極大的缺陷。

而這些缺陷所製造出來的假象

不斷地透過大眾傳播媒體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評論》哪個補習班國中部的全科班比較好???

這個最佳解答是補習班自吹自捧一看就知道你點進回答者的ID看看他其他的發表留言就知道根本是補習班自己留的現在的人往往過分相信網站上的言論結果被騙了還不自知以下是關於網路騙局的部分文章網路是一場大騙局。

網際網路上充滿著荊棘

並不如你想像中的美好

因為你平常信以為真的「真相」很可能就是一場大騙局。

透過數位化的傳遞與儲存

任何身分都可以被複製與控制

任何的數據都可能只是商人宣傳的招牌;面對這個新的數位化世界

人們一改過去群居學習的行為模式

開始要懂得自立與自我學習

並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價值觀

但是網路正侵蝕著你的價值觀

影響著你的自我判斷能力

無法完全自外於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但是你卻可以學習如何分辨真假。

數位化的迷思不曉得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

就是當你上街購物時

不時會發現有店員像是在監視著你似的

還不時走近來問你「先生(小姐)需要什麼嗎?」。

因此

很多人的購物行為通常是

先選定了目標

抓定了就買下

反而少了逛街購物的樂趣。

網路正好提供一個「購物無障礙」空間

提供你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機會

平常購物你可能會抓著三五好友一同前往

彼此還有商量的餘地

上了網

就得完全看自己的喜好決定了。

但是你極易受到其他環境的干擾

比如說

某某網友說Armani的衣服很棒

DKNY的牛仔褲正在大特價

王菲的新專輯是網路票選第一名等等

因而喚起了你的購買慾

但是這些數據真的就能代表大眾口中所謂的流行嗎?也許該先打個折。

有一次

我一位朋友參加一項網路競賽

不料主辦單位的票選程式出了個大差錯

網友可以任意重複投票

於是老弟動手寫了一支「超級投票員」程式

可以設定所需的票數

無限制地自動投票

於是

當其他參賽者的還在不停的按著Reload鈕時

我們大夥卻泡著茶看著電腦螢幕上一票票地自動往上增加。

最後當然也取得了冠軍

雖然有點勝之不武

但是卻凸顯了所謂「網路投票」、「網路民調」極大的缺陷。

而這些缺陷所製造出來的假象

不斷地透過大眾傳播媒體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Yahoo奇摩新聞的心情指數怪怪的?

我發現Yahoo奇摩新聞內

不管任何一家媒體的新聞

在政治方面

只要是講綠的新聞

就是無聊、生氣比較多

但只要是藍的新聞

就是高興等正面結果

雖然這是種另類的網路民調

但覺得有刻意操作的感覺?是有人在操作嗎?還是就真的是網路民調呢?
不可能會刻意操作 畢竟 你也說了 這是 [[民調]]因為 現在支持藍的比綠的多很多而且 奇摩應該也不會特地支持藍或綠 這如果被查出來 一定會被大家批評他們不會特地作假的結果 來引起紛爭 惹麻煩 參考資料 蜜=D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戀愛約會時的穿著

根據「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請問您希望女朋友在跟妳戀愛約會時穿著怎樣的服裝?」網路民調顯示

高票獲選為第一名的是「氣質裝扮」占41.02%

第二名為「可愛裝扮」占24.90%

第三名則是「火辣裝扮」占18.48%。

針對女性約會情況做調查「請問您戀愛約會時會特別打扮嗎?」網路民調顯示

第一名的是「偶爾如此」占40.74%

依照心情決定是否要裝扮自己

而非約會就得花心思打扮。

由此可知

男女想法大不同。

與第一名難分軒輊的第二名是「經常如此」占39.05%

個人習慣影響約會打扮

不少女性仍是注重與男友間的戀愛約會

習慣性的約會就是要適度的妝扮自己。

戀愛約會地點大搜查根據一個單身聚樂部針對一千兩百名單身男女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

戀愛約會十大最差地點當中

以容易塞車的景點高居不受歡迎地點的榜首

理由是塞車和找停車位就弄得一肚子火

毫無情調可言

其餘電影院、KTV、雜草叢生的地方、泡湯、吃相難看的餐飲、高貴的餐廳、山區公園賞夜景、獨處的房間和廟宇

都高居戀愛約會不受歡迎十大排行榜。

其它比較受歡迎的場所則是:高級西餐聽、音樂會現場、郊外能接近大自然等地點

但這些戀愛約會的地點還是僅供參考啦

必竟還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

才能走得長久啊!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請問威寶的收訊及簡訊?

我最近想和朋友辦威寶知道學生價150還有簡訊99的優惠(免費網外20 網內80)就覺得很好想要辦不過我想請問威寶的收訊到底好不好之前看文章都說還OK並不會爛的很誇張至少都有個3~5格的收訊那到底收訊這問題好還是爛呢!?還有個問題就是如果訊號只有3格那發簡訊會很久才收到嗎!?簡訊的問題我比較care麻煩請專業人士或是同是威寶的朋友回答囉!!
不曉得您住哪兒?我在彰化

我用的是威寶預付卡縣境內室外收訊都不錯(八卦山脈山路都還滿格!

)但在室內

工作地(彰化市區菜市場旁)收訊不錯我家(中山高彰化交流道附近)收訊稍差8月底辦時常會「無網路覆蓋」但最近收訊似乎有改善了!

(我在想

是不是申辦時有填地址威寶工程人員會去看看訊號好不好發覺不理想

而做了訊號改善工作吧!

)目前我家裡訊號是2~4格(剛辦時是0~3格)都還打得出去簡訊也試過

隨傳隨到不會Delay!

我用的是SE G502聽說威寶用SE或Nokia手機收訊會較好至少我用SE收訊就不錯!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評論》《評論》《評論》請問各位處女情結的大大,該怎麼辦

反處白癡才是引用網路造假民調

欺騙世人  反處白癡井底之蛙去借統計學課本看清楚 .時間年齡誤差 . 13歲的小孩大多數都是亂七八糟回答調查. 反處的白癡才是引用網錯誤民調

欺騙世人 - 評論者Ryan 是用以下的資料 -----                         主題:七年級生價值觀系列專題-愛情觀訪問時間:92年 8月 19、20、21三日調查方法:電話後四碼電腦隨機抽樣

人員電話訪問有效樣本:1030位全省13-22歲(70-79年次)之民眾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

抽樣誤差為正負3.1個百分點 TELEGONY是遺傳學說的一種

到19世紀末前都廣泛為人相信

但20世紀被捨棄。

但2009年又有理論和實驗證明TELEGONY是遺傳學 井底之蛙去借2009年9月[科學月刊] 看清楚679頁有相關-詳細的圖-根據 師大生科系黃教授的 文章中的理論和實驗 ---[前夫DNA密碼

會被錄在第二春男人生殖細胞DNA內 ]別相信井底之蛙 Ryan 的鬼話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一般狗吃素會缺乏B12嗎?

目前歐美各國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s)的人數正逐年激增

而躋身人類忠實夥伴的狗

自然而然也跟上這股時尚風潮

出現了所謂「素食狗(Vegetarian Dog)」的雅號。

勁爆的素食狗 素食有益人類健康早為醫界所證實

素食符合佛教慈悲與護生的精神

西洋人也認為要提昇心靈層次

素食是必要的手段。

佛經云︰眾生平等!

愛狗人士若真正愛狗

就不應「殺豬餵狗」或「殺牛餵狗」!

因為

以佛家的觀點言

眾生因愚癡才輪轉至畜生道

家犬依附人類生存

牠們並無多少自主機會與能力

人類「殺生餵狗」徒然增加狗的罪業

使業力因緣網更加複雜纏牽

來日狗將憑何而投生善道?但「素食狗」夠健康嗎?相信此話題必為愛狗人士所關切。

網站http://www.peta-online.org/vegdog/index.htm的一篇專文「素食狗的健康調查報告」旨在研究不吃肉(meatless即vegetarian diet)或不吃任何動物製品(animalproduct-free即vegan diet)的狗是否也健康。

以下摘譯部份重要結論︰本項調查係針對美國33個州及加拿大地區的300條「素食狗」作為期一年的調查

調查項目包括︰狗齡、狗種、狗性別、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等。

結果發現82%的素食狗其健康狀況是︰好到極佳( in good to excellent health)

且均已素食達五年以上

其中不吃肉的狗占 34.7%(vegetarian dog)

不吃任何動物製品的狗占65.3%(vegandog)。

素食狗最快樂 何謂狗健康狀況「好到極佳(in good to excellent health)」?該報告引述狗主人的描述︰快樂、舉止活潑、狗毛發亮、苗條、精力充沛、沒有臭味。

看完以上的描述

別說狗會選擇素食

就連人也會選擇素食

不是嗎!

截至目前為止

300條素食狗中已有28條去世

其平均年齡是12.6歲

相當於人類70高齡以上。

而其死亡原因包括8狗得癌症、7狗死於心臟疾病、5狗老死、2狗死於意外事故、1狗被安樂死及其他死因。

以筆者的看法

牠們算是長壽的狗

少罪業的狗

幸福的狗!

參考資料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com/vegetarian/ch/ha91.htm ~~~~~~~~~~~~~~~~~~~~~~~~~~~~~~~~~~~~~~~~~~~~~~~~~~~~~~~...一般狗吃素會缺乏B12嗎?.謝謝回答.
現在有專為狗狗製作的素食飼料上面有詳細標示營養 各種維他命的含量我們家狗狗吃素 其中一隻愛吃麵包 青菜 你可以觀察他的喜好 因為其實有很多東西狗狗不可以吃比如太甜的 他們沒辦法刷牙 所以讓狗狗吃素食飼料很方便我們很少讓他吃飼料以外的食物 偶爾會加些蔬果六成民眾 願為環境吃素 資料來源 :suiis編輯部最近

國內外吹起一股吃素抗暖化的風潮

各學校或行政機關也紛紛推行一週吃素一天的活動

線上市調網對此進行網路民調

結果有超過六成民眾表示願為環境吃素。

該民調主題為「您願意為了維護地球環保生態而改吃素嗎?」10.78%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願意」

49.67%「願意」;「不願意」者占了33.33%

「非常不願意」則有6.22%的比例

數據顯示民眾對「樂活素」、「環保素」的接受度相當高。

從性別上來看

願意吃素的男性為55.7%

女性為64.08%

男性願意吃素的比女性來的略低。

從婚姻上來看

已婚受訪者吃素的比例則高出未婚者

市調網分析未婚者幾乎都以外食解決三餐

如此很難避免葷食;反觀已婚者自己下廚的機率比較高

所以若要吃素可由自己烹調攜帶

造成已婚者對於吃素的接受度比未婚者要來得高出許多。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請問梁朝偉和劉嘉玲的婚姻

這是某網路民調這幾天的調查http://tw.quiz.polls.yahoo.com/quiz/quizresults.php?stack_id=1380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台中的名產怎麼會是鳳梨酥呢???????

我一直覺得台中名產就是太陽餅阿最近新聞怎麼一直說是鳳梨酥又說鳳梨酥是台北名產可是...因為我本身是基隆人我以前以為基隆名產是頂邊錯...天婦羅那些但是高中時期我在外地唸書很多我工作地方的阿姨還有同學學長姐一聽我住基隆就一直要我買名產給他們吃我就想帶過去都冷掉壞掉不好吃了吧從基隆過去要2個多小時耶結果他們說鳳梨酥我就問我媽我媽代我去買我才知道那家店那麼有名之後我就常被他們拜託幫忙買每次去人都超多的遇到節日還要提早去排隊連我都畢業回基隆了他們也要我幫他們買在季過去所以我在想鳳梨酥...應該是基隆的名產吧
台中市的特產鳳梨酥日前被台北市拿去做「伴手禮」

台中市糕餅業者擔心

此舉將會讓消費者以為鳳梨酥是台北市的特產

糕餅公會理事長游有義等人6日到台中市政府拜會

要求市府辦理鳳梨酥認證

及台中鳳梨酥促銷活動。

根據奇摩網站6日的網路民調顯示

有高達34%的網路使用者

都認為鳳梨酥應該是台中市的特產

只有5%的網友

認為鳳梨酥是台北市的特產。

中部鳳梨酥老店鳳新發的老板表示

鳳梨酥早在三國時代就有了

但卻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經過創新

才成為今日的鳳梨酥

這次糕餅業者的動作是希望將鳳梨酥定位為「台灣的伴手禮」

但一定要記得發源地是台中市

不能被外縣市取代。

  游有義提議

等胡市長出國訪問回來後

由全市糕餅業者共同舉辦天下第一酥活動

邀請各縣市民眾來品嚐台中市鳳梨酥

並爭取外國觀光客消費

不能誤導消費者以為鳳梨酥是台北的特產。

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接見糕餅公會等人時

十分認同糕餅公會的想法

蕭家旗表示

台中市鳳梨酥已經有超過一甲子的時間

市政府有責任將之發揚光大http://203.84.199.31/search/cache?fr=fr-tab-web-t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以後如何面對國際舞台?

請問所有的網路朋友們?1.中天新聞台說網路網友民調過半就要下台?你同意嗎?這網路過半就可代替總統選舉嗎?那以後總統選舉就用網路不計名選舉就可以了!

還是改請小林村災民來作總統或請這次災害最厲害的電視台主播小姐做總統

因為她自己最了不起!

別人怎麼作都不對!

2.什麼叫做「天助自助」?台中市長夫人慰問她們

居然被嗆

叫個殘障者去救災

自己却坐在地上鬼吼鬼叫

哭喊沒人給他們『錢』世界都在看

真不知我們以後如何面對國際舞台?
以我個人淺見 還沒須要到下台程度 試問當年八漲溪事件 能見度比88水災高很多 救生直生機都無法馬上靠近救人 更何況這次發生地點是山區 部落又分散 雖說中央採平時災害方式處理 不夠積極 但此次災害來得又急又快 如果仔細聽災民 對當時災害發生時的描述 或許可知當時災害情況 網路上的民調很容易作假 有網友一個人可申請很多帳號 進行炒作投票率 所以網路投票並不準確 至於主播他們有他們的立場 我們並不會完全相信 他們說的話我門會理智分析 因為媒體也要收視率 他們要的是利益 他們也是營利單位 若發現有侮辱我們智慧的報導 我們也會拒看這種媒體 我想台中市長夫人 也發生過車禍災難 心有同樣的切身之痛 所以有這個心去感受 撫慰災民 但也需要看時機 災民所受痛苦無處發 洩 時 會給自己代來莫明的傷害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民調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請問台北縣或是鄰近台北縣是否有較佳的老人日間照護中心如離板橋一段距離 最好有專車接送的 (付錢也沒關係)請各位大大幫幫忙 提供一些資訊不要再從網路轉載 (最好是了解且熟悉的 有電話 住址...) 我已經找好久了 好疲憊唷
我們不要得憂鬱症!近日來

傳神希望線免付費求助電話每日激增至三百多通

來電人士一致表示有吃不下飯、胸口悶、血壓偏高、很煩、睡夢中驚醒

甚至十多位有自殺的意念

這些都是很明顯的憂鬱症傾向

若不能既時提供良好的醫療管道

情緒控制不好的焦慮、憤怒、甚至自我傷害等症狀

將會加重。

本會估計未來三個月將是憂鬱鄭的高峰期

呼籲政府千萬不要漠視這一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同時

我們有兩百多位超過五十歲的義工也表示對甚麼事都失去興趣

比以前更沒有信心

甚至有一種想哭的念頭。

他們所看到的政府是利用這次的選舉

將善良的百姓帶入彼此認同台灣及不認同台灣的撕裂行為

為求得勝選

在選舉前激起民眾彼此對立分化意識

選後又大肆宣導要理性、要包容。

對於近日內總統府總統府前的抗議行動

政府的談話不應該只是用口號呼籲民眾團結、恢復理性與冷靜

應該更坦蕩的面對群眾的各種疑慮

提出公平、公開的解決方案。

四年前

陳總統曾引用舊約聖經說

他成為一個「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的領導人。

二○○四年的今天

相信他也是秉著同樣的理念對著全台一千六百五十萬的選民

提出他的競選策略;但大選結果揭示

有六百四十四萬選民感受不到陳總統「行公義」的真心

而走向總統府抗議選舉的不公義。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網路民調顯示

百分之五十八的投票者認為台灣總統大選不公平。

另外根據台安醫院推算

台灣即將有四百萬民眾可能有憂慮的困擾

若沒有正確的預防措施

後果將不堪設想。

傳神希望線協會針對這些求助的老人

發起老人「來去耶利哥」的音樂治療活動

藉由澎湃的擊鼓、鏗鏘的口號、昂首步伐

釋放的歌唱

宣告我們的政府領袖要有「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

讓這些老人及早度過選後的鬱卒潮

恢復撥雲見日的生活!

若有憂鬱症傾向的老人請立即撥打希望線免付費電話

重拾生命希望。

(本公益廣告由傳神樂齡音樂教室全體同學奉獻贊助)註:文中「來去耶利哥」在3月25日(四)為「來去總統府」傳神免費居家服務服務對象:居住在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的民眾

無攻擊行為

具有下列情之一者:1.獨居長者:獨居≠孤獨 設籍在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獨居長者。

(孩子不在身邊)2.失能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及身心受損

日常生活功能需他人協助之長者。

服務內容:經評估審核通過後

一個月最多服務12次

服務的次數是個案的需要而定

一次以三小時計

服務時間限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晚上不提供服務。

(特殊情況例外)心靈輔導‧諮商協談‧居家服務‧電話問安一通電話

重拾生命希望!

傳神『希望線』全省免付費關懷電話0800-00-8185傳神希望線協會傳神需要您的帶禱和支持;請依您個人感動支持傳神地址: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77巷29號 No29

Lane77

Sec1

Hang Chow S.Rd TAIPEI

TAIWANTEL:(02)23576300 FAX:23912733 E-mail:bmcc*ms7.hinet.net 參考資料 2004年3月26日(五)中時晚報

文章標籤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